产业

   中华文化促进会

发展联盟

产业

   中华文化促进会

发展联盟

“他山之石”为河北文化产业助力

  5月20日,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圆满落幕。这一全球瞩目的盛会,不仅集中展示了文化体制改革成果,而且带来了世界各地文化产业领域的新成果、新创意、新技术、新业态。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风向标,它让河北再一次感受到文化产业的“深海洋流”。

  优势创意,为文化产品赋能

  一把小银壶,融入《兰亭集序》《清明上河图》《正气歌》等书法美术以及诗歌作品;一根绣花针,不仅绣出花鸟虫鱼,还能荟萃多种针法绣出时代英模……

  本届文博会上,此类创新已然寻常。目前,更亮眼的是:新设计、新材料,让陶瓷、水墨画、旗袍等一批传统展品别样绚烂;新技巧、新元素,在非遗传承人的雕琢下,推动非遗浴火重生;新技术、新理念,通过VR、AR等科技展示,让文化体验迈入沉浸式空间……

  无限精彩的背后,是创意之手点石成金。漫步于文博会各大展馆,记者深深感受到,对于文化产品而言,越是敢于打开思路、融合优质创意,越能向深广挺进。

  创意,让更多历史文化可观可感可互动。华夏动漫,首度推出《黄洋界保卫战》对战模式,一戴上VR眼镜就能回到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……“运用科技手段,将历史或人物打造成趣味产品,让文化和文物‘活’了起来。”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史册感慨万千,“文化+创意”让人们更能收获文化满足感,能带动更多人主动品味历史文化。

  创意,让碎片化时间被充分利用。比如“有声图书馆”,只需下载App,戴上耳机,就能听到原创文学、经典出版、历史人文等音频。“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有声书,不变的是人们对阅读的执着。”懒人听书创始人兼CEO宋斌表示,数字时代让人们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变高,以耳代眼去“阅读”,适应了当下需求。

  真正的创意,应该是具有独创性、颠覆性、开放性和品牌效应的赋能,源源不绝的创意是基于人才、资金、思维、需求等全方位同频共振,不单涉及到外在造型,更深入到整个创作流程以及产业化之路的革新重塑。“丰富的传统应成为灵感之源、金字招牌。”我省一些专家学者表示。

  高新科技,为文旅融合助力加油

  “游中华,品文化”,本届深圳文博会上,国内诸多知名文化历史古迹、博物馆、创意主题公园及精品旅游演艺内容尽情呈现,文旅融合发展成为鲜明亮点,“文化+”业态正在全方位、多角度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,为各地的展团带来更多动力和愿景。

  5月15日、16日晚,江西抚州的盱河高腔·乡音版《牡丹亭》在深圳大剧院连演两场。而在文博会抚州展馆内,以汤显祖戏曲文化为主线,结合名人文化、古村落文化、红色文化等抚州独具韵味的文化特色,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充分展示,呈现出一幅浓缩版的汤显祖故里风情画卷,令人心往神驰。

  华侨城展区,“文旅融合”探索引人注目。“进驻甘坑小镇后,首先注意到当地客家文化,基于此开发出动漫IP《小凉帽》,小镇旅游数量已呈指数级增长。”华侨城文化集团总经理胡梅林告诉记者,目前,酒店、博物馆、展馆等系列文化配套设施相继落成,小镇成为深圳及周边短途旅游的“网红景区”,去年游客量达250万人次。相应的文旅衍生品,如绘本、广播剧、童谣歌曲以及VR电影等,更是风靡各地。

  云南展区,带有民俗风情和景观图案的彩色小方块新颖别致。工作人员对其中一个风景图案扫描后,平面图案立刻在手机上变成立体动感场景,可俯瞰延展,可360度旋转。昆明盛策同辉数字科技公司责任人介绍,这个“幻拍”APP给传统旅游衍生品注入黑科技元素,利用“VR+AR”技术,让旅游景区增强了可视化体验,实现人景互动。

  在河北展区,高科技产品“河北省全域旅游地图”囊括了全省50个文化旅游景点,手指轻点,即可“秒读”简介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。秦皇岛秦旅智慧旅游有限公司平台运维部副经理李月红认为,河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有丰沛的旅游资源,更应该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发展,精心打造体现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,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  精品龙头,引领产业做大做强

  集约化、专业化、规模化——在本届文博会上文化产业发展的这几个特色异常鲜明,引领文化产业不断做大做强。

  展馆内,以华强动漫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十分吸睛:《熊出没》游戏及衍生品、儿童玩具等……记者了解到,深圳文化产业以精品龙头为核心,致力于培育更多新型文化业态,陆续打造出集聚文化旅游、文化演艺、文化艺术、文化相关产品制造等业务板块的文化产业集群,为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、业态创新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。

  与之对应,记者还留意到一组数据:首届文博会,仅设立大芬油画村一个分会场,但第二年油画销售额翻了一番;第二届分会场6个,第三届17个,第四届24个,第五届30个……本届文博会,拥有66个主题各异的分会场。这些分会场,大多是比较成熟和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,数字的变化勾勒出深圳文化产业日益丰富壮大的轨迹。

  从无到有、从单一到丰富、从初级到高端……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的背后,是基于铸造特色打造精品的战略布局,充分利用资本、技术、信息等要素市场所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。这在当今数字化时代、在传统和现代相交织的背景下,尤其具有启发意义。

  漫步于展馆,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更令人深思:东北主推旅游、江浙以科技为重、西南主打特色传统手艺、西北立足地域产品……回眸文博会上不少地域这些年来的展览展示,并非没有其他文化产业类型,但自身资源化烙印很深,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其产业类型相对单一化。如何让其类型多样化,已是关乎产业发展走向的现实问题。

  “要把特色做强、把产品做精、把能量聚足,形成优良的产业生态,越是有优势的龙头项目,越要具备利他思维和战略意识。”我省有关专家表示,本届深圳文博会上的“他山之石”,希望能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寻得“可以攻玉”之良方。

2019年5月24日 10:13
浏览量:0

最新动态